国新办举行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10时,请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图文直播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张馨摄)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先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先生,请他们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介绍,并回答大家提问。

首先,有请彭清华书记作介绍。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张馨摄)

 彭清华: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也感谢国务院新闻办搭建了这么一个重要平台,给我们介绍四川、宣传四川的机会。首先,我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万人民,向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四川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表示欢迎。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革命热土,诞生了世纪伟人邓小平,养育了朱德、陈毅等开国元帅。四川还是红军长征历经时间最久、走过路程最长、经过地域最广、经历战役最多的省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数十万优秀巴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赵一曼、张思德、江竹筠等革命烈士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建国初期,四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我们顺利完成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任务,尤其是“三线建设”期间上千家各类企业、科研单位落户四川,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敢为天下先”一直是四川人民的精神特质,年3月广汉金鱼公社进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年6月18日向阳公社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为中国农村改革揭开了序幕。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到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我们用了58年的时间;到年增加到2万亿元,年突破3万亿元,也就是每隔4年就新增1万亿元;去年经济总量达到亿元,只用3年就新增了1万亿元,预计今后3年还可以再新增1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一三二”、“二一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去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50%。去年全省经济增长8%,今年1至5月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反映出四川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蜀道难”已成历史。解放前,四川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没有一条运营铁路,公路总里程只有多公里并且等级都很低。现在,全省正在打造“四向八廊”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已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铁路运营里程公里,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多列,排在全国各城市之首;公路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四川铁路建设正迎来一个高峰期,我们正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发力。

东向,正在建设成南达万高速铁路,按公里时速设计,前期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很快就要开工。这条高铁修通之后,向北可以经郑州到北京形成全线公里时速的高铁连接,向东经武汉连接沿江高铁到上海,也可以形成全线公里时速的高铁连接。

南向,成贵高铁四川段前天已经通车,今年年底以前,将全线通车。我们正在同步建设成自宜高速铁路,将来经过这条铁路,经贵阳可以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这样就能把我们国家主要的经济中心全部用高等级的高速铁路连通起来。

西向,大家非常关心的川藏铁路,很快就要开工建设,这可以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世纪工程。现在,成都到雅安这段已经通车,从拉萨到林芝这段正在建设,下一步要建设的是从雅安到林芝这一段,大约公里,桥隧比90%以上,也就是说有七八百公里在隧道里面,有一百多公里在桥上,真正在地面上的可能只有几十公里。这条铁路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四川西部交通枢纽的地位。

北向,正在建设从成都到西宁和兰州的铁路,这条铁路建成以后,将更加便捷地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线条、去年旅客吞吐量近万人次。大家刚才在发布厅门口可能注意到有一个机场模型,就是天府国际机场,这个新机场正在建设中,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明年基本建成,后年成都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将投入使用。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千百年来“蜀道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四川与世界全国各地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三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安逸。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元,分别是解放初期的倍、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年的59.2%、73.6%下降至去年的31.8%、35.2%。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年底的万减少到去年底的71万,过去五年中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余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至1.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5万户、.4万人。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灾区凤凰涅槃、焕然新生。城乡融合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3%、比年提高38.2个百分点,建成一大批幸福美丽新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7.1岁,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殷实、越过越红火。

四是藏区彝区“一步跨千年”,民族团结进步开创新局面。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地区长期发展滞后,新中国的成立使藏区彝区从农奴制、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生了跨越式改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动四川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国家将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列为深度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支持,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高原藏区农村贫困人口从年底的35.6万减少到去年底的4.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降至2.6%,今年底所有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大小凉山彝区农村贫困人口从年底的79.7万减少到去年底的31.8万,贫困发生率从28.9%降至11.5%,明年彝区所有贫困县将全部摘帽。彝区脱贫摘帽的时间会比藏区晚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彝区贫困人口更多,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九寨黄龙、稻城亚丁、康定、红原、西昌等机场陆续建成通航,连接成都至彝区、藏区的雅西高速、雅康高速陆续建成通车,汶马高速正加快建设,甘阿凉三个民族自治州结束了历史上不通高速公路的状况。四川藏区99.7%的乡镇和建制村通了油路和硬化路,彝区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99.9%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藏区新居、彝家新寨惠及6.9万户24.2万人,全面消除了无电村,广播电视、通信网络达到全覆盖,实现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呈现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巴蜀大地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是共和国70年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深深感受到,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就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与时俱进的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指引。四川的发展成就也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只要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四川就一定能够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治蜀兴川作出了战略谋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事关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办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总体擘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坚持以创新培育动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是全国科教大省和军工大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着力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为支柱和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5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初步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二,坚持以协调增添后劲,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我们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就是做大做强成都这个“主干”,充分发挥成都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去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作用日益凸显,经济总量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个,超过亿元的达17个,超过千亿元的达6个,干支联动、竞相发展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第三,坚持以绿色夯实本底,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对四川的馈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我们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GDP考核,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实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大行动”,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达38.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84.8%,10个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国家考核标准。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加优美。

第四,坚持以开放拓展空间,着力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四川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的前列。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坚持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持续深化与兄弟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的务实合作,加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欧、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成功举办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中非民间论坛、西博会、科博会等重大展会论坛,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17个国家在四川设立领事机构,在川落户世界强企业达家,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29.2%,今年1至5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第五,坚持以共享释放红利,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力量办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出台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措施和推进返乡创业22条措施,让全省2万外出务工人员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着力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民生问题,抓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四川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彻底肃清周永康流毒影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前不久,省委以全会形式研究部署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我先就四川总体情况作些介绍。下面,媒体朋友们对四川发展和工作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我和尹力省长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胡凯红:

谢谢彭清华书记。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提问(刘健摄)

新华社记者

中国有一句古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这些都涉及到四川。请问,四川作为西部大省如何主动融入国家大局,实现更大的发展?谢谢。

彭清华:

感谢你的提问。刚才你讲的很好,四川的发展一定要在国家大局下来行动。对四川来讲当前面临重大的机遇,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四川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四川往北、往西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南经过陆海新通道可以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四川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四川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我刚才讲到,现在从成都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经占到整个中欧班列四分之一左右,在全国排在各大城市的首位,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同时,我们还在着力打造天府新区、四川自贸试验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落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批产业合作园区。这个成果可以从四川进出口总额里反映出来。今年1-5月,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11.7%,这其中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21.7%,和欧洲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46%,增长势头很好,让我们进一步实现了外贸区域上的多元化。我体会,“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有一个很重大的意义,就是把向四川这样的西部内陆省份推向了开放的前沿,这是一个重大机遇。

第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去年,我们在成都成功举办了第17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要求西部地区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中央又就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指向性很强,政策含量很高,我们也把握这样一个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放来带动开发,通过开发来支撑开放。我们就这一方面的工作也正在进行谋划,就是要打造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年和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和武汉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认为,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接近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这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着重抓了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和长江流域生态质量提升,使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14.9个百分点,沱江16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了56.3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长江沿线省市的协同配合,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第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机遇。从地理上来讲,四川不属于珠江流域,属于长江流域,但是我们和粤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一直十分密切,四川也是泛珠三角“9+2”合作机制的成员。以粤港澳地区来讲,广东和四川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对口省份,而广东是四川内资的第一大来源地。近年来,我们和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建立了政府层面的合作会议制度,这在全国大概是第五个建立这种机制的省份。现在港澳对四川来讲,是我们境外最大的投资来源地,香港还是我们第四大贸易伙伴。去年,我们组织党政代表团专门到广东、香港、澳门去学习考察,签署了一批新的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用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对四川来讲,我们是这些国家重大战略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贡献者和受益者。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脱贫的,四川大凉山一直被贫困问题所困扰,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牵挂着大凉山,牵挂着彝族群众的脱贫奔康。凉山除了一般性的贫困问题之外还有自发搬迁、移风易俗等特殊的问题。我想问的是,目前四川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如何,能不能确保凉山彝区到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谢谢。

彭清华:

感谢你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