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黄山市就《黄山市山岳型景区有偿救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拟将有偿救援范围从黄山风景区扩展到黄山全市山岳型景区。这使有偿救援话题再次登上网络热搜榜。
实际上,除了黄山景区,在新疆、西藏、四川、湖北等地,驴友任性探险最终被困的事件均屡见不鲜,而每一场救援背后都伴随着人力物力的巨大付出甚至让救援人员身陷险境。目前,包括黄山景区在内的全国多个景区已实行有偿救援制度,公众对此以正面评价为主,但也不乏一些担心。驴友该不该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买单?有偿救援费用到底如何核算?怎样才能杜绝驴友任性的探险行为?思考这些问题,将有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驴友探险被困事故频发
山地、荒漠、洞穴、高原……这些地方因为有着日常难以见到的自然风光而成为一些驴友探险游玩的绝佳地点。但并不是所有驴友都具备专业的探险设备和野外生存知识,在各地因擅闯未开发、未开放区域野游而遇险的事件屡见不鲜。
年6月,安徽游客王某未购景区门票进入了黄山风景区未开发、未开放的朱砂峰区域,在攀登过程中,因为山势过于险要而被困岩壁,情急之下,王某报警求助。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接警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最终在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联合救援下,历时7小时5分,王某成功脱险。
虽然王某最终安全下山,但根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规定,他需要为自己这一“任性”探险买单。经核算,对王某的救援行动分为公共救援费用和有偿救援费用,累计元,其中有偿救援费用元,由王某自行承担。
王某是幸运的,他被困后,能够通过手机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可以及时定位到他的被困位置并了解其身体状态。而一些在探险途中失联的驴友,搜救起来难度要大的多,风险很高。年8月,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接到外地市民反映情况称,自己的两位好朋友进入峨眉山探险后已经失联两天。随后当地消防救援部门立即组织17名骨干成员与当地公安、景区应急救援队等人员赶到现场,连夜展开搜救。由于这两位驴友失踪区域属于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山高林密,环境复杂,加上连续降雨和大雾天气,搜救工作艰难地推进。两天后,救援人员终于确定了被困驴友的位置,又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救援,才将两人安全带到山下的搜救指挥部。
事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依据《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对两位驴友擅自进入峨眉山景区未开放区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作出罚款处理,同时两人承担了两万余元的救援费用。
有偿救援得到正面肯定
面对频频发生的驴友遇险事件,全国多个景区均已推出有偿救援制度。
四川省稻城亚丁景区年8月起实施的《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有偿搜救制度》规定,在景区范围内非法登山、非法穿越等户外活动及未按规定线路、区域旅游而发生事故,景区施行有偿搜救,并且依据不同区域和不同的搜救难度,搜救费用分别为1.5万元和两万元起。
在年7月《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施行后,近日黄山市又就拟定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拟将有偿救援的范围从黄山风景区扩展到黄山全市山岳型景区,引起网友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