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听ldquo钟爷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条推送

前段时间,一位同学的视频作业《“学生需要我就帮“—64岁白发教师返回课堂,假期无偿教考研技巧》在微博爆红,登上热搜,几天时间内点击量达到40多万次。视频中的这位白发教师,就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退休教师钟克勋教授。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终于约到钟老师,在维舟广场的大树下,学生口中的“钟爷爷”聊起了他和讲台、和学生的故事。

能帮助学生们实现梦想

我很乐意

辅导考研学生这件事情,钟克勋从年登上西南民族大学的讲台时就开始做了。年春,外国语学院一位级的学生找到钟克勋,表示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导。“想考中传的新闻系,是好事”,钟克勋一口答应下来。

跨专业考研究生不是件容易事,钟克勋指导学生补习新闻学本科专业知识、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参考书、练习中国传媒大学考试对应的消息和评论,这期间,学生的每一篇稿件钟克勋都给修改建议,直到学生完全领会掌握。这位学生最后考了多分,如愿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并在毕业后通过了新华社的考试,至今仍在新华社工作。

这之后,钟克勋所帮助的考研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因为他的建议而有所收获,甚至改变命运。

▲钟克勋与学生们的合影

钟克勋认为,尽管学生了解某个学校的真题、出题范围、考试基本的方式方法和一些理念,但如何“抓分”才是关键。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短板,所以他主要给学生提供复习思路,告诉学生学习、答题的方法,怎样少丢分。

钟克勋还要给学生们解读真题,讲授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答题的思路,甚至标题的修改、论点如何提出、怎样论证,他都会悉心指导。私下常常会收到很多学生的请教作业,钟克勋都会一一修改回复,耐心解答。

年的春季学期末,钟克勋考虑到,每年新闻传播专业那么多学生复习考研,但结果不太理想,这里既有学科专业点少的客观原因,但也有考生主观因素。于是,期末课程结束后,钟克勋专门组织学生给他们讲解考研做题的方式方法。

他就这样陪伴着一届届学生在学习的路上成长。

▲钟克勋与学生们的合影

只要学生需要,他就尽其全力,不计回报,十五年来从未间断,“这些备考的孩子们这么辛苦,考试往往一分就决定命运,辅导一下,哪怕是多得一分两分,那可能就帮他们实现了梦想”。

把学生的事情落实了

我才安心

钟克勋面对学生,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最常说的是“你们学习上的事,我都要支持”,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每次上课前,钟克勋都会早到,等待着想前来讨论问题的学生。学生拿着自己写的新闻稿去请教钟克勋,他都会认真指导,不仅针对新闻稿提出意见,还告诉学生如何去选择新闻点、怎样去采写新闻,有时课后一说就是半小时。一沓材料中,钟克勋能够迅速地反应出新闻点在哪里,这是多年记者经历培养的“新闻敏感”,而对于学生“敏锐度”的磨练,则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作业。钟克勋一个学期至少要给学生布置五六次作业,每一次上交的作业,他逐一批改,大到框架、结构,小到标题、遣词造句,都会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意见。

学生们说,每次上课看到努力的“钟爷爷”,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好好听课。钟克勋虽已到花甲之年,但上课所需的课件都是自己制作,他眼睛不好使,打字速度较慢,很难想象是如何费力敲下课件上的一段段文字。

文新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都亲切地称呼钟克勋为“钟爷爷”,我们问到钟克勋怎样看待同学们的这一称呼时,他微微地一笑说:“称呼仅是一个代号而已,不管怎么称呼我,做老师的,只要学生需要,自当尽力相助。”

▲钟克勋指导学生

钟克勋在这些年的教育事业中,正是遵循了自己心中的师道。对于学生的“呼救”,无论是学习、实习,还是考研或联系工作,甚至是事业规划和生活,钟克勋基本都有求必应: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和工作、休息时间帮学生修改各类文章,包括推荐信、自荐信等,无论在职,还是退休,几乎没有间断。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开设之初,学生找新闻单位实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打开局面,钟克勋总是利用课外时间到处去为学生找机会。

在去一家省级主流媒体为学生联系实习时,按照对方单位的业务归口,需找总编室主任。钟克勋到该部门说明来意,并自我介绍后,那主任慢慢把眼光从电脑屏幕上移过来,斜起眼睛看了一下钟克勋,说:“民院的吗?我们这里不接实习生。”钟克勋回忆说:“我当时分明介绍的是西南民族大学,但对方刻意强调‘民院’,可见偏见尤深”。当钟克勋无心计较,再次递上介绍信,想继续争取,对方头都不抬一下,根本不理会。没法子,为了学生,只得再想别的办法,最终费尽努力,钟克勋还是在这家省级主流媒体为学生争取到几个实习指标。

学生实习难,毕业生要想进专业对口的新闻机构工作那就更难了。一次,钟克勋为学生联系到了一家主流新闻单位,对方主管业务的副总编辑回信息说,可接受一个学生,但得先试用,如果表现优秀再留下。副总编辑来到成都与钟克勋相约在人民公园见面洽谈,按照约定时间钟克勋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赶往目的地,但在半路上对方突然打电话告知将见面地点换在太升北路某处。为节省时间,原本想选在顺城街选一条近道的钟克勋迷路了,在盐市口附近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处。

“望着傍晚的街灯,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委屈、叹息、焦虑一起泛上心头,这种复杂的心情有谁知道呢”,钟克勋想起当年那一幕,轻轻地笑了笑。路还是找到了,学生就业的事也落实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他不无感慨地说:“一个专业总要有一些学生毕业能专业对口就业,才能面对国家和社会吧。”

▲钟克勋带领学生参观新闻媒体单位

跑新闻和教新闻

我要带着学生前行

作为“首届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的钟克勋,对新闻事业有着深深的情结。在他十三年的记者生涯中,以年均三、四十万字的发稿量以及先后获得三、四十件省级以上新闻奖的实绩,积累了新闻传播的扎实功底和丰富经验。

▲钟克勋在文新学院庆祝记者节特别活动上发言

年,钟克勋作为专业人才被西南民族大学引进,任新闻学专业教师。专业岗位和环境变了,钟克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丝毫没有减少,他认为,新闻传播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教新闻实务课程的老师,尤其要有新闻事件业务的支撑,否则上课犹如隔岸观火。为了让教学不脱离实际,寒暑假或星期日,他总是去新闻单位与第一线的记者一起采写新闻,并经常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零距离的专业实践。

▲钟克勋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年暑假,钟克勋老师带着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到甘孜州得荣县的那次艰苦的采访,至今让他难以忘记。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个旁听生德仁邓珠,年5月,他正在听课的时候,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紧急电话,告知村里发生重大的车祸事故,7人遇难,留下了12个单亲孩子。三天后,他告别课堂,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并给来不及告别的老师和朋友留下了一封信,信上写道:“我想承担起这个责任,做这12个单亲孩子的父亲......”

期末,学院报社会实践选题,钟克勋征得院领导班子的同意,决定前往德仁邓珠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采访报道。他想要了解这场车祸的真相和德仁顿珠的义举,并希望通过媒体帮助学生向社会寻求帮助。

▲钟克勋在得荣县采访

钟克勋与学院的胡海老师以及三名学生,从成都出发,先到甘孜州的康定再转车去得荣县。但是天公不作美,在去往康定的路上一直下雨,而且越下越大,到达时已经大雨滂沱,天近黄昏。等他们在康定刚住下,便不断收到甘孜州发生自然灾害的各种消息。

去得荣县必经之路的雅江县雅砻江大桥被洪水冲断,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根本没有交通车开往。采访小组师生商量决定,既然前路不通,那就打道回府,然而,又有信息传到,雅安天全县有路段被山洪冲垮,成都也回不去。五个人一时间陷入了胶着,经大家讨论,租车继续往前。在众人的犹豫中,恰巧碰到稻城某单位两人前往成都买车后返回的两辆越野车,于是与他们说好价格,包他们的两辆车前行。

暴雨导致路况非常糟糕。从康定到雅砻江大桥几十公里全是泥泞滥路,一路坑坑洼洼,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擦着溅在玻璃上的泥水。到达时雅砻江大桥仍旧无法通行,只能绕道行进。然而惟一可通过的一条小道也早已湮没,水漫过路面很深,只能等待雨水退去才能通过。

▲在得荣县进行拍摄

采访组师生从上午9点等在河边,直到下午4点洪水丝毫没有退去,看看天色不早,不得已只好趟水前进。当车驶到被河流淹没的路面时,坐在车里的钟克勋将照相机高高地举过头顶,保护着采访设备。一路艰辛,晚上10点终于到了稻城。

第二天另找车辆再赶往得荣县,晚上8点终于到达。但是迎接钟克勋一行人的仍是滂沱大雨。轰隆隆的洪水大有把高耸入云的大山冲塌似的,次日,他们赶紧赶往邓珠所在的村子开始采访。终于了解到,由于居住在半山腰的当地居民缺乏安全意识,七八人堆坐在一辆手扶式拖拉机上,在开发旅游景区的山顶做工下班回家,车辆翻下山崖,7人丧生,不幸留下了12个单亲孩子。

走过“生死采访路”,钟克勋带着学生所写的《12个藏族孩子的“阿爸”》刊登在《中国民族报》的头版头条,胡海老师带学生拍摄的15分钟视频也在四川教育广播电视台播出。正是由于这则新闻,使12个孩子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

随队一起采访的学生们,深深记住了钟老师最爱的一句名言,也是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的话:“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距离今年考研还有3天钟老师祝福所有考研生梦想成真

往期精彩回顾

民大“低头族”,不是看手机,而是……

今天,为遇难同胞默哀!

民大军姿:退伍不褪色,军魂永在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