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发这一年之五服务社会投身国家发展战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6153100791500800

编者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意义非凡的年即将过去,一年中,广大师生携手相依、砥砺前行,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在平稳有序中实现新突破。辞旧迎新之际,推出系列回顾,以计数过往、凝心聚力、接续奋进。

承科研而化人文,致育人而立初心。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承载着学术研究的丰厚内涵,涵育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以常走常新的姿态扎根乡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学院秉承“以学术成果滋养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丰富学术研究”的理念,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福祉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主题推进工作。

一、建设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院地合作品牌

人文与发展学院于年首创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系列培训,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学院分别与浙江省开化县、四川省青神县、河南省兰考县、安徽省天长市合作建立四个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创了卓有成效的院地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打造乡村振兴“地方样板”的创新之路。

(一)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化)

年,以孙庆忠教授为执行院长的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化)围绕创建“共同富裕先行地”,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振兴、文化传承等主题,设立26项研究课题,组成15个小组开展研究。

在前期助力“开化清水鱼”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研究院搭建互动平台,邀请专家深入探寻清水鱼产业发展方向,为争取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年,研究院成功协助举办首届“开化论坛”,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钱江源青年干部培训班和乡村振兴“领头雁”乡土人才培训班,致力于培养一批乡村振兴业务骨干和带头能人;成功开展留学生实践学习活动,丰富了留学生对中国乡村的多元认知。

(二)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

年,以任大鹏教授为执行院长的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党建“1+1+1”特色行动;深入实地调研,培育乡村振兴样板村庄;搭建校地沟通平台,完善多方交流机制,取得创新性进展;深化合作交流,助力青神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名单等。

研究院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县外村庄发展经验;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践岗位,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培育模式改革创新,探索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新路径;邀请种养殖专家指导当地产业发展;撰写《关于草坪清退的法律适用问题》等建议,为当地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三)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

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在河南省兰考县正式挂牌成立。

以何慧丽教授为执行院长的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围绕学术逻辑的“理论提升”、行动有效的“实践总结”、三农特色的“专业建设”、振兴乡村的“人才培养”四大任务,开设“兰考乡村振兴高级研学班”,构建乡村振兴的兰考经验;组织“村支部领导的乡村建设如何搞”主题研讨会,增加村庄间的交流学习;引进“头雁计划”“从全球到村庄: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国际暑期班等国内外智力资源,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经验的提升和推广;协助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乡镇供销示范社的设立,打造乡村振兴的“兰考样板”;搭建师生实地调研平台,提升院地“行动育人”合作交流力度。

(四)天长乡村振兴研究院

以肖鹏教授为执行院长的天长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土地托管规范化研究,形成《天长市土地托管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已被采用作为天长市土地托管服务的管理制度;举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天长)跨学科交流会。年,《农村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以协商共治为中心》荣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研究院正在筹划将一系列研究专题及调研成果集结出版《天长市乡村振兴报告》,并筹备召开乡村振兴论坛。

二、拓展教研实践基地,创新乡村发展多元路径

学院立足学科特点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路径和逻辑,在全国多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发掘、农民组织培育、扶贫机制构建、农民能力建设等试验和实践。学院建立了“云南河边村小云助贫”“河北易县巢状市场小农扶贫”“北京门头沟合作组织建设”“河南辉县复育乡村文化”“江西万载山区振兴”“内蒙古都日诺尔嘎查生态文化保护”等13个实践基地,探索乡村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农户市场对接促乡村振兴”“以乡村社区教育促乡村振兴”“以乡村文化建设促乡村振兴”“以农民能力建设促乡村振兴”“以农民组织建设促乡村振兴”“以生态文明建设促乡村振兴”等多元试验持续深入深化。

孙庆忠教授在河南辉县建立连接村落精神纽带的川中社区大学,曾登上《时代人物·新教育家》的封面故事,该杂志用38个版面大篇幅讲述了孙庆忠教授的河南川中教育实验。年8月,人民政协报讲述该试验的短片——《7年,他点亮了山村文化之魂》点击播放逾20万次。

年,学院新成立河北乐亭、四川稻城、云南临沧、云南怒江、陕西汉阴、内蒙古赤峰6个教授工作站。年3月,李小云教授团队在云南省临沧市、怒江州成立教授工作站,臧雷振教授团队在四川省稻城县成立教授工作站;10月,熊春文教授团队在河北省乐亭县成立教授工作站;11月,左停教授团队在陕西省汉阴县、内蒙古赤峰市分别成立教授工作站。

此前成立的河南灵宝、贵州湄潭、北京门头沟3个教授工作站的研究团队在年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涵盖集体经济发展、乡土文化建设、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涉农法律问题等主题。

在学校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领导和支持下,李小云教授团队在云南省深入推进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临沧市小农户发展驱动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怒江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等工作,开展多元创新试验,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造“农大经验”。

三、开展系列培训,培养“一懂两爱”人才

年9月,学院开展为期2周的新疆和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管理干部培训,采用专题报告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传播乡村振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培养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基层人才,学院已经为甘肃省灵台县、浙江省开化县、四川青神县等地举办了多期基层管理干部和实践人员培训班,余名学员参加培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学院完成线上线下培训万余人次。学院组织烟台专项研究生乡村振兴基层岗位实践探索、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教师学术讲座、“送课至基层”行动、县乡专门人才培训等,培养具有理解力、倡导力、行动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的“一懂两爱”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四、参与资政辅政,引导社会讨论

基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和踏实的社会试验,学院积极撰写资政辅政报告,积极参与媒体讨论。学院多项政策建议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年,学院7项政策建议获得批示和采用,包括李小云教授团队撰写的《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熊春文教授撰写的《应统筹做好稳脱贫成效与保粮食安全》、潘璐教授撰写的《出台应急政策调动小农户种粮积极性》、刘晓昀教授等撰写的《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健康乡村建设》等。

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或观点余篇,主题涉及国际发展、农政转型、精准扶贫、农业文化、创新管理、生态补偿、农村法治、留守人口、乡村社会、乡村传播等,推动了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