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潮女辞去月薪过万的工作后,为了这个

■82岁的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冯炳棠收过多名徒弟坚守下来的是一位没有正式拜师的女弟子

■她创新举办主题年画开放日活动“复活”年画神话人物让“非遗”潮起来吸引大批年轻人

■一年前接到清华研修班老师的电话以为是“诈骗”一年后受邀回清华做非遗系列讲座

过去农历年前置办年货,老广东人少不了买年画、贴财神,为新春添年味。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生产基地之一,影响远及世界华人聚居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百年盛衰的佛山木版年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佛山传统木版年画

刘钟萍的出现让这个古老行当重新焕发生机。曾是月薪过万元的导游,85后刘钟萍在4年前偶然接触到木版年画。从讲解员到学徒,她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炳棠“拜师”学艺,不但沉浸于一笔一画的传统技艺中,还善于讲述木版年画背后的美好故事。通过她举办的一场场主题年画开放日活动,木版年画以一种越来越新潮的姿态,再次进入人们的生活。为此,她还受邀到清华大学做非遗系列讲座,成为朋友眼中的“年画女侠”。

去年12月,刘钟萍受邀到清华大学做非遗系列讲座。

缘起:“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2月4日,立春。在即将关闭的普君市场深处,冯氏木版年画老店里,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豆豆正在认真地端详着一幅和合二仙年画,并向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提出了种种疑问。豆豆正在做题为《佛山木版年画的故事研究》的课题,陪同的还有两位高中同学,这些年轻人对木版年画充满了好奇。离开前,豆豆一下子买了7对门神年画,笑称“回去派给亲戚,让更多人贴年画”。

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为口口相传的年画故事慕名而至,让这家百年老店焕发生机。这个显著的变化从刘钟萍去年举办的年画开放日活动开始。

在接触木版年画前,年出生的刘钟萍曾是一名月薪过万元的导游。年,处于职业瓶颈期的她辞职后去稻城亚丁旅游,却被身边随时发生的意外深深地震撼了。“前一天还在一起聊天的驴友,转眼就没了。”死亡这个词开始在刘钟萍心里变得清晰,她意识到:“意外和明天不知道谁来得更早,以后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就在那时,刘钟萍得知冯氏木版年画百年老铺正在招聘讲解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她没有多想就去应聘了。

第一次来到老店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冯炳棠正在安安静静地画画,这个场景一下子感染了刘钟萍。“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从小喜欢看《红楼梦》,一看就是一个暑假,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我很向往师父那种安静的生活。”刘钟萍回忆道。

深造:从讲解员到传承人从学徒到清华学生

起初刘钟萍想做讲解员,没想到她对木版年画越发喜欢,不用讲解时就跟着冯炳棠学习木版年画的技艺。“像古时的学徒一样,哪里需要就去帮忙,闲着的时候就在师父旁边‘偷师’。”刘钟萍说,此前冯炳棠曾有多个徒弟,四年下来,因为工作枯燥而且收入微薄,只剩下刘钟萍这个没有正式拜师的女徒弟还在坚守。

木版年画工序繁多:雕版、套印、开相、描金、填丹……在别人眼中看似枯燥的工作,她却乐在其中。刘钟萍特别向往冯炳棠的生命节奏。“师父82岁了。我入行四年来,他每天都坚持认真做年画。在我心中,他就是真正的匠人。我跟着师父学习,内心踏实了,才会走得更远。”刘钟萍感慨道。

刘钟萍用心跟师父冯炳棠学习。

大部分木版年画由家族后人传承,而刘钟萍与冯炳棠则是师徒传承。年,她还获得了参加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的机会。“起初不太敢相信,还以为是诈骗,清华老师的电话、短信都不回。”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刘钟萍正式系统地学习图案、图形等艺术基础,给她上课的老师都是以前在书中才能看到的“大咖”。

在那一个月的学习中,刘钟萍了解了当前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方式,深刻地领悟到“年画不只是一幅画,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意:喜神年画成脱单神器十年库存一售而空

佛山木版年画在上个世纪初迎来了鼎盛时期,当时家家户户都爱贴年画。近年来,年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定要让年画重新与人们生活有连接,才能代代相传。”刘钟萍说。

她尝试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网络流行语全新演绎出来,没想到一炮而红。去年3月,刘钟萍在老店举办了首场“和合二仙脱单专场”年画开放日活动,活动一公布就吸引了很多年轻单身人士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