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出一个大中国
文
星球研究所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与星球研究所联合制作
身为人类
我最好奇的问题是
我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而身为中国人
最好奇的问题会变成
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解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
地学家的答案或许最为特别
因为它是一个行星尺度的宏大视角
答案不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的繁华都市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而在这颗星球上最突出的一块寒冷高地
青藏高原
(制图
AntonBalazh/RF)▼
我们对青藏高原的全面了解
始于40多年前
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之中
一批科学家凭借简陋的装备毅然进入高原
开展了第一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几乎踏遍了高原的角角落落
40多年后的年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再次启动
数千名科研工作者被组织起来
持续时间将长达十余年
是迄今为止全球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
(科考队员行进在冰川上,图片源自
青藏科考)▼
凭借这些科学考察研究
科学家们不但知道了“中国从哪里来”
还依稀看到了“中国将往何处去”的远期图景
答案会是什么样的呢?
1
大碰撞
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
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
撞击速度如此之快、能量如此之大
以至于我们可以用“迅猛”形容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示意图,原视频制作
ChristopherScotese,星球研究所有修订)▼
在地球最近的5亿年间
这样的板块碰撞曾发生过多次
但只有此次碰撞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厚、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
诞生了
它平均海拔超过米
厚度可以达到80千米
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
人称“第三极”
(青藏高原地形及范围,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地球上全部14座米级山峰
绝大多数的米级山峰
以及数不尽数的-米级山峰
统统雄居高原之上
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其中
珠穆朗玛峰高达.43米
为世界最高峰
(珠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界,摄影师
杨汉平)▼
乔戈里峰海拔米
为世界第二高峰
(乔戈里峰,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下图拍摄于中国一侧,摄影师
狼大湿)▼
第14名希夏邦马峰
则完全位于中国境内
海拔米
(希夏邦马峰,摄影师
魏炜)▼
其他如位于西藏林芝的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摄影师
张扬的小强)▼
位于阿里的
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摄影师
钟跃)▼
位于云南的
卡瓦格博峰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摄影师
戚伟民)▼
位于新疆的
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摄影师
许先强)▼
位于四川甘孜的
贡嘎山
(贡嘎,摄影师
小队长)▼
位于稻城亚丁的
央迈勇峰
(央迈勇,摄影师
姜曦)▼
这一众声名赫赫的极高山
形成了中国西部的擎天之柱
在它们的周围
群峰更是组合成
一列列绵延无尽的超级山脉
如长约千米的
念青唐古拉山脉
(为表现山脉全景,下列三幅图需要连续横屏观看;下图为念青唐古拉山脉,摄影师
李珩)▼
长约千米的
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团结峰周围群峰,摄影师
邱建军)▼
长约千米
相当于从北京直贯海南岛的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珠峰周围群峰,摄影师
索以)▼
然而
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
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
力量开始向外围传导
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
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
包括黄土高原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黄土梯田,注意上方的人,图片源自
VCG)▼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东川红土地,摄影师
崔永江)▼
内蒙古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
无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内蒙古高原,摄影师
马俊)▼
至此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
为第一级阶梯
海拔-米的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构成了第二级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
大部分海拔在米以下
为第三级阶梯
中国的基本地理格局就此定形
(三级阶梯,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三级阶梯的差异
使得中国的地貌景观极富变化
万千山岭、大美山河
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展布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年保玉则,摄影师
卡卡)▼
可以说没有大碰撞
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更没有因为三级阶梯的差异
而造成的地貌景观的千变万化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太行山,摄影师
付有良)▼
但是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
科学家们发现
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
青藏高原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
它将要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
2
高原风机
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
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层
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
这便是“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
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
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
温度越来越高
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
难以形成降雨
(下沉气流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受此影响
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
如果没有意外
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
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北纬30°,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
平均海拔米的青藏高原
会比平原地区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
在夏季
高原地表吸收的太阳能
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
相当于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热毯
被放到米高的大气层中
(地表加热空气示意图,制图
张靖/星球研究所)▼
大气受热上升
地面气压降低
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
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毕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
两大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
(“抽风机”示意,制图
/星球研究所)▼
南亚季风
从印度洋呼啸北上
季风裹挟的大量水汽弥漫群山
(藏东南的云海,摄影师
李珩)▼
气流或是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
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
(水汽奔流的雅鲁藏布江峡谷,摄影师
姜曦)▼
或是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
形成大量降水
藏南的墨脱、察隅等地
都是中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雨雾弥漫的林海,摄影师
桂圆)▼
源于太平洋的东亚季风
势力大大增强
可以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上的云海,右侧为四川盆地,摄影师
曹铁)▼
它击退了“行星风系”对中国南方的控制
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
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
山水宜人、诗文昌盛、经济发达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这个巨型“风机”
一切或将不复存在
(浙江省缙云县鼎湖峰,摄影师
马玉晗)▼
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
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
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
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
变得更加干旱
戈壁、沙漠大范围出现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摄影师
赵来清)▼
冬季
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
不得不改变路径
它们吹起西北沙漠戈壁中的沙尘
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
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
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高达米的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形成示意图,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烟雨江南、大漠西北
再加上随着海拔的隆升
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就此成形
(三大自然区,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高原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
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
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
3
超级水塔
随着海拔上升
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
形成大量降雪
(雪后长坪沟与婆缪峰,摄影师
大川健三)▼
降雪日积月累
压实形成冰川
厚度可达数百米
犹如绝境长城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夕阳下的祁连山八一冰川全景,摄影师
吴玮)▼
长度从数千米到数十千米
又如一条条巨龙
沿着山谷倾泻而下
(来古冰川群,摄影师
李珩)▼
又或像树枝一样延伸
漫流无际
(藏东南冰川,为典型的树枝状山谷冰川,摄影师
曹铁)▼
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呢?
答案是4万多条
面积4.4万平方千米
比一个台湾岛还大许多
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同时也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冰川活动中心
(青藏高原中国境内冰川分布图,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此外
青藏高原还拥有
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群
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多个
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
(青藏高原湖泊及水系分布图,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而且青藏高原的湖泊类型极其丰富
从珍珠般的高山海子
(稻城亚丁牛奶海,摄影师
伊伦迪尔)▼
到巨大的淡水湖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鄂陵湖,摄影师
YCC)▼
咸水湖
(嘎仁错的湖岸线,摄影师
孙岩)▼
盐湖
(扎布耶茶卡,摄影师
陆雨春)▼
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
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
(巴日雄曲,典型的辫状河,摄影师
魏炜)▼
青藏高原化身为
一座平均海拔米的超级水塔
当水塔“闸门”打开
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
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从此奠定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分布图,制图
王朝阳/星球研究所)▼
在中国西北部
黑河、塔里木河
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滋润出一片片沙漠绿洲
(塔里木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摄影师
赵来清)▼
在中国东部
千米的黄河、千米的长江
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
孕育出华夏文明
(黄河在晋陕交界形成的5个S形大转弯,摄影师
许兆超)▼
在中国西南部
千米的澜沧江、千米的怒江
千米的雅鲁藏布江
以及象泉河、狮泉河、孔雀河、独龙江
它们流出国门
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以上河流长度均为中国境内长度;下图为澜沧江,摄影师
李珩)▼
超级水塔孕育超级大河
这些河流蕴藏的水能
占到全国的44%
是世界上河流水能蕴藏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强大的水流切割山地
还形成了“三江并流”“大拐弯”等奇丽景观
(金沙江虎跳峡,摄影师
杜鹏飞)▼
至此
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都已形成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
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高寒之地
又能如何影响生命呢?
4
生命之舟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
土林沟壑纵横
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札达土林,摄影师
唐侨)▼
年8月7日
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件化石
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
布氏豹
(布氏豹头骨复原,制图
MauricioAnton/曾志杰)▼
随后更深入的研究
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豹亚科动物居然都起源于青藏高原
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南亚
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
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狮
还进入非洲
演化出了非洲狮、金钱豹
(豹亚科的起源迁徙,图片源自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古生物科考队)▼
此后
更多化石在札达盆地被找到
包括数以千计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
科学家发现不仅是豹亚科
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
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北极
原来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
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不断演化
包括长出厚厚的皮毛
(距今万年-万年的札达盆地生物复原图,制图
JulieSelan)▼
距今万年前
大冰期降临
原本温暖北极地区也变得更加寒冷
但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却早已适应
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
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
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
(北极狐的起源与扩散,制图
王晓鸣等;第二张为披毛犀的起源与扩散,制图邓涛等)▼
可以说
起源于青藏高原动物的扩散和演化
奠定了第三极及更广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现今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
众多的垂直山地间
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
43%的陆栖脊椎动物
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包括布氏豹的姊妹物种雪豹
(考眼力:图中有几只雪豹?摄影师
次丁/野性中国)▼
藏狐
(藏狐,图片源自
可可西里管理局)▼
藏羚羊
(藏羚羊,摄影师
张扬的小强)▼
就连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的人类
也在独特的环境中
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崇拜
成为中华文明的独特一员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布达拉宫,摄影师
李珩)▼
5
未来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
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
以及生命等诸多方面
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44-50毫米的速度北进
力量不断向外围传导
近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墨脱地震都与此有关
(年5月30日俯拍地震后的北川,摄影师
朱建国)▼
高原风机也在持续抽吸着季风
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形成大量降水
造成洪水、泥石流多发
再者
冰川退却、冻土融化、湖泊扩张
青藏高原正在变得愈发暖湿
超级水塔影响下的大江大河
也会因此出现重大消涨
甚至影响着周边30亿人的生存和发展
(白线为冰川曾经推进的位置,摄影师
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