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退休干部丁真一西细数40年岁月

康巴传媒(记者马建华余秋林李娅妮)

一个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

又是受益者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当过兵,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见证了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的丰硕成果,看到乡城人民过上了比蜜甜的好日子。”

——乡城县退休干部丁真一西

△丁真一西老人(左)

在乡城县退休干部丁真一西老人的眼前,过往岁月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路好走了,花费时间短了

丁真一西,年参加工作,那时候,从乡城县到康定要住稻城桑堆、理塘、雅江,5天时间才能到康定,要想去成都,单程就要一周的时间。

而居住在高山牧场的牧民,好多人连汽车都没有见过。

近几年,出县、出州通道顺畅后,

乡城到康定只要一天的时间,

亚丁机场通航以后,乡城到成都只要3个多小时。

通村连户路更是为农牧民架起了脱贫致富的金桥。

△通村公路

生产变了,生活好了

年,丁真一西在然乌公社当书记,开展了土地分配到户、牲畜折价分配到户工作。“我家在青德镇木拉宫村,家人分到了6亩土地,一年下来,小麦亩产斤,玉米亩产斤,而大集体的时候,小麦和玉米加起来的产量才斤。”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时代,我有7尺布票,6尺用来缝制新衣服,一尺布用来缝缝补补,那时候,针线盒是家家户户的传家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80年代中期,只要有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三转一响’,就算是富裕人家。

包产到户后,家家户户都用牦牛耕地,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尽管日晒雨淋,村民们还是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

进入新世纪,农民不用交公粮,并且免除了农业税。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过去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现在只要几天时间,牦牛耕地早已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丁真一西笑容满面。

认可度强了,教育观变了

金秋时节,牧歌嘹亮,宜居田园分外妖娆。美丽乡村书声朗朗。“过去,我和乡干部一起到家家户户动员孩子入学。现在,农村牧区的家长到县城打工租房陪读。

年以来,乡城县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农村普及了小学、幼儿园,住校学生一日三餐都不要钱,学校成为乡村最好的建筑。乡城县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牧民对教育的认可度、满意度逐步提升,送孩子入学的积极性高涨。

家乡田园变景区,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从稻城引进的优质土豆最高可以卖4元钱一斤;公路修到了家家户户,村里已经有20户人家买了小汽车;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细数乡城40年变迁,老人神采飞扬。

乡城是一幅画,一幅展现人文与自然和谐美的画。

本期责编:肖宵白马编辑:兰珍郭帆田仁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